书法宝典

书法宝典

苦〈名〉

(形声。从苃,古声。本义苦菜)

同本义,即荼”

苦,大苦苓也。--《说文》

采苦采苦,首阳之下。--《诗·唐风·采苓》

濡豚包苦实蓼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
天子于是食苦。--《穆天子传》

又如苦苣(野苣。又名荼);苦荼(苦菜);苦賨(苦菜)

病;病痛

自苦而居海上。--《吕氏春秋·遇合》。注;伤也。”

皆甚苦之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。注病也。”

苦垮之家。--《淮南子·精神》。注疾也。”

又如苦车(晕车。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);苦船(晕船。乘船时有晕眩呕吐

苦kǔ

⒈跟"甜"、"甘"相对,像黄连或胆计那样的滋味~药。~菜。

⒉灾难,艰难,劳累~难。艰~。劳~。辛~。能吃~。~中求乐。~尽甘来。

⒊为某种事物所苦~旱。~雨。~恼。~于病痛。

⒋深沉地,耐心地,竭力地~思冥想。~口婆心。~求真理。刻~学习。~战能过关。

⒌使受苦这回可~了他。











苦gǔ 1.粗劣。 2.止,息。

苦hù 1.地名。春秋楚邑,汉初置淮阳国,属陈县,东晋咸康三年改名谷阳。故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东。